2019年10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览从《善花仕女图》《就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四件文物入手,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用展览语言解答观众“国宝如何成为国宝”的疑问,成为普通民众能够看得懂的展览。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恰当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
③通过博物馆展览国宝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机的保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表达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而应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基因
③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④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因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故宫博物院院长在“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文化遗产、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让它“活”起来,把古人的知识、文化、智慧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交流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孩童学的第一首诗,不是“曲项向天歌”,就是“床前明月光”。中国诗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衰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新性不足的忧虑
②反映了推动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
③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央电视台成功对建国70周年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航拍机、微型摄像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这表明大众传媒
A.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D.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今年春节期间,“欢乐春节”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团在英国四地巡演,为英国观众带来了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京剧、昆曲、手偶等形式多样的表演,送上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受到热烈欢迎。这反映了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中华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C. 民族节日是文化成就的标志 D. 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