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被称之为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旨归在“服”。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已成为地方政府近年工作的头等要务。在江苏,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主的“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已经细化为“3550”日程表: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办理5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力“放管服”改革的各地政府,纷纷当起了企业发展快车道的筑路人、护路人。
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滞后,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没有真正实现相互联通,部门之间的壁垒仍然存在,形成了一座座“数据孤岛”,资源无法共享。如果想给一些贫困户盖房子,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到供电所申请安装三相电表,则需要村民小组、村委会、规划所、镇政府、供电所等多头审批……
推进“放管服”改革,需要政府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聚焦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用自身一时之“痛”,换取人民长远的“利”,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政放权不能一放了之,政府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管”也不能滞后。请从经济生活市场经济角度阐释你的见解。
(2)“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请用一个最恰当的辩证法的观点对其进行分析。
(3)请以“破解‘数据孤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主题写一份建议书。
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
②综合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知识加以阐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党的问责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推动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作用,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2019年9月,党中央对《条例》予以修订,聚焦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责不力、泛化简单化等问题,着力提高党的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问责工作的重要性。
(2)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中共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最近美食短视频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的现象引起热议,李子柒,一个不但在中国出名,也在国外硬实力圈粉的姑娘。知乎上评价说:“她的海外文化影响力,可以抵得上1000个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看李子柒的视频,觉得她什么都会,从吃的到用的,甚至还会造纸、蜀绣、制墨这种几乎快要失传的技术,但这背后,是她从清晨到深夜不停歇的付出。看起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其实是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没有从小扎实的干活基础,没有每个视频背后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没有整日整夜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就不会有这个连外国网友都羡慕的李子柒。她在2015年7月微博说:“不管结果怎么样,都会努力去做。或许会失败,但至少不会有遗憾。”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有关知识,谈谈从李子柒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材料二:央视新闻这么评价她: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就是李子柒。作为一个抓住短视频发展机遇的一个创作者,她俘获了世界性的流量,她的视频主打传播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通过镜头语言呈现田园生活,令外国网友喜爱并评价说“她在重新向全世界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从中,我们能看到黄豆如何变成酱油、纯手工造纸、蜀绣等等传统文化遗产,也能读到蕴藏于田园生活背后的脉脉温情,这些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的向往,也打开了西方世界欣赏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李子柒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9年7月18日,全国首个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地方标准《厦门市网约车运营服务管理标准》正式实施。这对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行业安全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维护乘客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A.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B.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近年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
A.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B.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C.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D.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基本目标,又是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但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认识事物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事物发展是否定性与肯定性的统一
D.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