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启动了名为“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和科技人员在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三线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益的滋养
③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月球探测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探月工程发展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增强和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和文化软实力
②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能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③坚定文化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④已成为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广西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个,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名,民族文化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广西文化的发展
①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不仅敦促人们改变生活习惯,而且催生了商业机会和新兴职业,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垃圾分类新规有利于
①提高市民科学与道德修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②提高市民素养,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③实现物尽其用,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该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推出众多“网红”文化创意产品,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从“胶带”到“冰箱贴”,一年卖出10亿元, 使文物“活起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以经济效益为基础
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够推动现代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进步
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仪式展演以及群众的参与,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④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