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向美国出售、购买...

    2019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向美国出售、购买通讯技术和服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就在世人讨论“华为会不会倒下”的时候,华为却以“备胎”计划,向全世界宣告其具备突破“封锁”的实力。多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总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并为此打造了很多“备胎”。与华为“备胎”计划体现的哲理最相一致的是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用纯《治家格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禁令”宣布后,美国高通等全球近40家科技公司股价下跌。事实上,随着通信电子行业的全球化专业分工,大型科技公司已经成为“命运共同体”。产业内分工越来越细,技术配套越来越复杂,这构成了通讯产业的效率基础及利益所在。这表明

①大型科技公司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

②精细国际分工中的科技公司间的自在联系是客观的

③全球化背景下的任何两个跨国科技公司都存在联系

④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推动了通信产也发展和技术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D 2.B 【解析】 本题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向美国出售、购买通讯技术和服务为话题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矛盾观的知识。 1.③④:华为“备胎”计划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说明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④符合题意。 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说明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①与题意不符。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明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②:精细国际分工中的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②观点错误。 ③: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此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任何两个跨国科技公司都存在联系的观点是错误的,③观点错误。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大型科技公司与其上下游产业之间始终存在着联系观点正确,①符合题意。 ④: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科技公司间的联系推动了通信产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观点是正确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生活中,酒后饮茶的习惯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酒后饮茶可以解酒,有利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使心脏兴奋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会增强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危害很大。这表明

①既有的认识不具有正确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

④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三严三实”,即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其中的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具有反作用 B.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

①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②拓展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④是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创作,是基于一定社会实践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现实世界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A. 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 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 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D. 对客观对象直观的反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