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被誉为向往光明之花。但研究发现,其向阳性主要是生长素和叶黄氧化素共同作用所致。茎端的生长素不喜欢阳光,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聚集,促使背光面长得快,再加上叶黄氧化素这种抑制物质的反向作用,茎的两侧因生长速度不同导致弯曲,呈现出向日葵的向阳性。这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传统认识往往存在缺陷
②真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
③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自身特征和固有属性
④认识的深化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直接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于2019年6月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该方案有助于实现全球消灭疟疾的目标。这说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科学实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川自古物产丰富,出产各类蔬菜,但新鲜蔬菜容易腐坏。为了保存劳动成果,四川人发明了泡菜。辞海中对泡菜的诠释是:“将蔬菜用淡盐水浸渍而成,质脆、味香而微酸,或稍带辣味,不必复制就能食用”,这主要表明
①蔬菜的价值是由人的不同需要决定的
②泡菜的发明是建立在蔬菜自身特有的属性上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蔬菜的属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生物钟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人类对生物钟的工作原理长期不清楚。三名美国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典型生物钟进行研究,发现了调控注意节律的分子机制,从而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是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以适应昼夜变化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揭示生物钟的奥秘是进行该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②人们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建立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③实践是人们深化对生物钟工作原理认知的根本动力
④所有生物中的共性包含于果蝇生物钟的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耕种规律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发生了改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物理学家霍金说:“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而对一些乐观人士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④人工智能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自主意识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