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警示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 B.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
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 D.重视内因的作用,防止近墨者黑
某科研团队以棉花为原料,利用无机盐溶液实现对棉短绒纤维素的高效溶解,形成机械性能稳定的水凝胶材料。这种新型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在电子器件、软体机器人、药物释放、电子皮肤等领域大显身手。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其自然属性的改变而不具有客观性
②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③突破事物自身属性的限制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9年5月16日,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发布《2019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指出,长三角区域研发人员集聚效应不断加强。多极化的人才分布格局基本形成,浙沪城市仍然成为未来研发人员集聚的重要地带,核心城市已带动边缘城市实现整体崛起。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的累加,整体功能等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时代,“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一度失落。伴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必不可少。多地高校提出“振兴文科”计划,强调既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人文学科复苏之势正在到来。这说明
①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第一标准
③正确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并能服务于实践
④实践推动着人的认识发生循环往复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于2019年11月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中还有约3000个待破译,未识的甲骨文多为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因无文献参证而不便确认,加之方法上无大的突破使研究颇受局限。这表明
A.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是人们不可认识的
B.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偶然联系有时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
D.方法创新是推动甲骨文研究的决定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2019年10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据悉, 与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比,修订草案增加了发现未成年人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校 园欺凌防控制度等内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关于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表述 符合题意的是
①草案根据社会变化而增加相关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草案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④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反映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