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修饰的新技术。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诞生,但其中的科学伦理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国内外科学界对此均表示强烈反对。在这一事件中( )
①引发广泛争议的根源是人们认识水平、认识结构的差异
②“基因编辑婴儿”做法违背科学伦理,是错误的实践活动
③由于立场、利益立足点不同,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国内外科学界强烈反对,说明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加强思政课建设,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目的性
②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改造客观世界需要正确意识的指引
④意识从本质上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文艺快闪活动在全国各地上演。演职人员用高亢激昂的歌声、优雅动人的演奏、热情洋溢的舞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开展上述主题活动有利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
②发挥教育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奋斗
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④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以高亢激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2019年5月15日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精准地道出了文明发展的逻辑链。这一逻辑链( )
①体现了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②反映了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③告诉我们世界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交流与互鉴
④说明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10.0%。同时,文化消费空间扩容,进一步拉动了购物、餐饮、交通、住宿等消费。这说明( )
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我国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基础
②文化消费对其他消费的拉动,说明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国成功追索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该组器的成功回归,是我国依据相关国际公约,在日本政府的配合协助下实现的文物回归,为国际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践案例。该青铜组器的回归( )
①推动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能够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②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
③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供了史料佐证
④有利于筑牢文化创新根基,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