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二: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丰富发展古诗词,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

 

(1)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古诗文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立足学生实际,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⑤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深入生活、生产的第一线,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②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保持创新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④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⑤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激发改革开放的内生动力。 【解析】 本题以《经典咏流传》和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较难。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丰富发展古诗词,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丰富发展古诗词,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并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创新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具体可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定功能、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和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属于理解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作用。 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以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掀起一场持久的生态革命“攻坚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治理雾霾“不能等风靠雨”,要主动作为。

材料二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会上我国主张,共建“一带一路”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各国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治理雾霾,保护环境?

(2)结合材料二,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发展。

 

查看答案

2017年《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②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精神

③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②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