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本次中国进博会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将为全球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此次进博会有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多家,超过40万名国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贸易。习近平指出,中国进博会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各国大合唱。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什么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各国大合唱?
2020年,稳字当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材料一 近年来,“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汇,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服务领域的开放。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企业的商业模式、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可见,通过发挥政府作用,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扩大服务领域开放,可以积极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发展。
材料二 2020年1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是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外商投资法》是外资三法的升级版,体现了内外一致的国民待遇原则,一锤定音地实现了内外资企业立法的统一并轨,结束了公司法与外资企业法之间的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通过法律保障的方式明确外商投资保护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形成外商投资促进制度、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符合实现高水平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1)有人认为在有效激发服务业市场活力这一问题上,充分发挥政府“一只手”的作用,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请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结合材料二,请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经济意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政府改革更深,步伐更快,措施更实。
“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数据用得活、服务更暖心”,大数据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农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工程”持续发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持续推进;“掌上办”、“指尖办”,办事服务提质增效。
◆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政府建立与新业态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为遏制不作为、乱作为,政府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清近代小说家吴沃尧在其《历史小说总序》中写道:“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於繁赜(zé,义为深奥、玄妙),毋乃不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要不断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量变的往复上升过程
③久久为功,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
④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事物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漫画“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启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
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破釜沉舟”
②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做到“尽力而为”
③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做到“勇往直前”
④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做到“既破又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A.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变革
B.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