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历史书为《尚书》,最早的道德行为规范书是《礼记》,最早的诗集是《诗经》,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这些典籍内容不同,作用各异。但它们
①都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
②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都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
④都对西方的工业文明形成巨大的冲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广东“围村”、陕西“窑洞”、福建“土楼”等民居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A. 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 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 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D.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且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我国古代贤哲对“天人关系”“人地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提出过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主张“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古代朴素生态思想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由此可知
①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②中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④古代优秀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每一个节气对应不少诗歌,比如“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歌谣曰: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等。这些诗歌记载着四季变换,书写着农事与民生。这说明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受文化的深刻影响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着文化
③“二十四节气”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