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1)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2)谈谈我们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始终坚持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的统一,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这是因为
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说明( )
A.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
B. 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睦相处
C.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中国的方言是“十里不同音”,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受到地理阻隔、人口迁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言有着不同的韵味。可见中华文化
A.相互交融,日渐趋同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 之林的一朵奇葩。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汉字是展现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吋代的文艺创造。”这一论断强调了文艺创造
①其不尽源泉和不竭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应该不断提供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
③只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就一定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必须反映人民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