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以下是北京某大学2018年面临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材料二 当前我国“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两难”问题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改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对,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如何做。
材料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是促进经济发展新优势和新动力的重要举措,能有效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经济稳步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然而,互联网流量资费高、速度慢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瓶颈。可以说,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程度成为影响’‘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商品的流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互联网+”基拙设施,同时配合各种经济政策,帮助传统企业进行“互联网+”产业升级。要着重扶持孵化传统产业中探索“互联网+”新模式的小微企业,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助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进而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跨越式发展。
“宅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而出现的一个新词,是指在家中上班、兼职,或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又在家中消费所带来的商机与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宅经济”的强力发展。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改变了“宅男洲宅女”的生活方式。
结合材料谈谈“宅经济”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关系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 )
A.实现共同富裕 B.消除收入差距
C.收入的同步增加 D.消灭城乡差别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所得的是( )。
A.某民营企业技术工人获得了5000元的红包
B.个体户张女士一个月获得了6000元的利润
C.王老师在银行领了400元的存款利息
D.公务员小李发了1500元的工资
农民王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王某将这20亩土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王某收入正确的认识是
①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