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莎翁遇上孔夫子——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B.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 要首先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D. 全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孔雀可以开屏,却不会绘画:黄鹂可以唱歌,却不会谱曲。只有人类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自己的精神活动记录并传承下来。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D.动物界的文化水平远远低于人类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有多种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就必须
①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③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传播力
④大力发展各种性质的文化产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不断发展
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受新媒体的冲击,2019年来全国又有多家报纸宣布停刊。技术的变革,让读者不再依赖纸媒。由此可见
A.技术的发展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B.新传媒的发展必将使旧传媒的存在失去价值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D.科技进步使文化传递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红船精神”。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因为“红船精神”
①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②仍然是党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能够使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不能得逞
④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