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唯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由他一个人决定。”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的这些评论反映出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 B.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
C.地主阶级鼓吹的君权神授 D.地主阶级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伴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社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社会形态在战国时代步入了封建社会。下列关于封建社会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劳动者
②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成果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开始出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下列选项中,与阶级社会有关且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①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②没有剥削和压迫
③看不见的锁链④人身依附的绳索
A.②④③ B.①②④ C.①④③ D.②③④
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已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尽管在大中城市,随处可见分类放置的垃圾桶,但由于缺乏刚性的约束措施以及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垃圾分类更像是一道“选答题”,可做可不做,分类放置的垃圾桶常常成为摆设。
随着上海等地通过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这项由点到面、逐步启动的工作被纳入法治轨道,垃圾分类正在从日常生活中的“选答题”变为“必答题”。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却关系千家万户,涉及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且有些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可能指望通过立一部法就能移风易俗、毕其功于一役。实施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
(1)有人认为“人们长期形成了垃圾不分类的习惯,因此,垃圾分类的立法举措难以解决‘垃圾围城’难题。”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实施垃圾分类,需要打攻坚战持久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加以说明。
(3)垃圾分类,人人有责。请你为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少年勤学,青年担纲,成了国家的栋梁,他就是2019“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孙家栋。导弹、卫星、嫦娥、北斗都是属于他的传奇。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多年发射卫星,42年为中国造34颗卫星,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背后都有他筹谋、忙碌的身影;他将60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如今,为了中华民族的航天梦,他仍然在呕心沥血、奋斗不息。
在共和国70年征程中,有不少像孙家栋一样的英雄模范以使命和担当矗立起家国情怀的灯塔,召唤更多青年人以奋斗的姿态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
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孙家栋的人生轨迹对青年人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