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不同地区有偶语、俪辞、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不同地区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别称,它源于五代,兴自唐宋,盛在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最早南北朝的《语对》到2018年的《古今对联书籍大全》等各种专业类、大全类书籍记载的樞联数目保守估计在千万幅以上。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影响,各地楹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对联按用途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谐趣联等。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下面侧对联富含人生哲理。人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对联奉劝人们开欲望、诱惑、贪....住淡泊、寂寞、坚守。人生要既能得开又能得住,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

(2)结合材料二,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谈谈楹联“撇捺人生”对我们的启示。

 

(1)①对联具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对联历史已有千年,并有书籍为证。 ②对联具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不同地区楹联特点不同具有区域性;别称各异、用途多样具有多样性;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性。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撇”的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捺”的住(坚守、拼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有舍有得,一撇一捺做“人”。 【解析】 本题以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文化的特征、价值创造与实现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解答时首先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然后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对联源于五代,兴自唐宋,盛在明清”“各地楹联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对联按用途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谐趣联等”“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实现理论与材料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从价值创造与实现的角度,谈谈楹联“撇捺人生”对我们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要依据材料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材料中关键词,或者材料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楹联“撇捺人生”细化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英雄张富清在战争时期荣立-等功三次、二等功-次,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退役后又主动转业偏远地区,为贫困山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带着一身荣誉,张富清选择了深藏功名。他的事迹表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放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④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是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表明

①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②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创造的

③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④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被称为中国的5G元年。5G将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未来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5G网络进行视频学习,使学习不再仅仅依赖教室,教育资源的界限将被打破。5G网络视频学习方式

①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②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将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方式④是教育方式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7月,习近平在谈党的政治建设时引用了“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古典名句。此名句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