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严重危害的国家,1/4的国土是荒漠,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曾有外国专家断言,中国荒漠化问题永远只能“沙进人退”。面对困局,中国建设者不服输,不惧艰险,逐项创新,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攻关者,闯关夺隘,攻坚克难,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70年来,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中国全国荒漠化和沙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持续保持减少,荒漠化和沙土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同时还在治沙中实现了致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変。中国治沙的“绿色防护带”、“麦草方格治沙技术”与“库布其模式”等让中国很多荒沙地披上了“绿装”,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治沙经验为全世界荒漠化防治开出了“中国药方”。多年来,几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上百位国外专家、官员来中国考察学习,中国不计前嫌,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为外国学者提供治沙技术等相关培训,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加强与世界各国关于治沙的交流与合作,在治沙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拉动世界的“绿意盎然”。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述当今时代弘扬“治沙精神”的时代价值。
(2)有学者认为,外国的荒漠化治理既要借鉴中国的治沙经验,又不能简单照搬中国的成功模式。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知识以说明。
(3)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愿意将治沙经验的“中国药方”贡献给全世界的原因。
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修宪体现了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②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基于
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④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首先强调了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制度。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制度,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判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題的精髓
②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制度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制度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的传统诗词、绘画特别重视“留白”。一幅画如果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增添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片空白看似空无,实则丰富。这种“留白技法”体现的哲理是
A.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D.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自党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市民对垃圾分类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意义不大,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任重道远。这体现了
①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基础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