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从炎黄二帝,到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以至汉赋、唐诗、宋词;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到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等,中华文化的诸多元典、古代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都诞生于这片土地。
历史上,黄河曾是一条灾难深重的忧患河,有“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古语,被称为 “中国之忧患”。 中华民族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塑造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黄河获得了新生,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实现了黄河安澜。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豪情满怀地发出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黄河的保护和治理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2)“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需要沿黄各地树立“一盘棋”思想。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如何讲好“黄河故事”,提出三条建议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至今,她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5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她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的改革先锋,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作为“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65年间她为农村发展持续建言,是当之无愧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她就是申纪兰。担任全国人大代表65年来,她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传声筒”的作用,忠诚履行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光荣职责。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前,她都会采集民意形成建议和议案,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中央,得到了相关部门重视和积极回复。会议后,她又把党的声音带回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为人民说话,给人民办事。”申纪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申纪兰是怎样初心不改,切实践行人大代表职责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益繁荣的“夜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新兴活力源。2019年上半年,上海夜间商业零售额已占全天的62%,广州服务业产值的55%是夜间消费所贡献的,北京王府井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夜经济”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指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全部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中,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夜经济”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未来,“夜经济”将为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产业发展机会,在文化、旅游、娱乐、影视、会展等业态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探索空间,社交休闲、文化地标打卡、体育健身……日益流行。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业态之一,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其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是夜间居民消费和企业供给的汇合,是由一个个供求之间的交易构成的。)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这体现了
①坚持辩证否定,刀刃向内,“破”是为了“立”
②坚持矛盾观点,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发挥价值观正确导向作用,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要重视内因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名句“人们常常把自己关起来,去猜测外面的世界”所蕴含的哲理与下边漫画一致的是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④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在科技育儿理念盛行的当下,儿童产品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近期,一款名为鲸鱼AI Module(AI即人工智能,Module即模块)的积木机器人悄悄地在孩子们中流行起来。鲸鱼机器人是将积木与现代AI技术相结合,引起孩子极大兴趣,供其依据想象力随意创造的教育方式及产品,它更强调教育的内涵与意义。这说明
①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创新意识是制造AI机器人的出发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