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北京某小学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拉近了小学...

北京某小学以“一带一路”为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拉近了小学生与国家战略之间的距离,也将孩子的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③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定其身 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C 【解析】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体现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均体现了这种家国情怀,①④两项符合题意;②项观点体现的是勤劳勇敢,不合题意;③项观点没有体现爱国主义情怀,不合题意。答案选C。 分析角度 内容阐释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弘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文化与人的关系 ①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提高人们辨别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能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思想道德建设 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分析人士指出,“颜色革命”给相关国家、国际地缘战略格局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颜色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西方文化入侵在“颜色革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抵御西方“颜色革命”需要我们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②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加强中华文化对外输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新编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保留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并且教材还选取了部分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此次改编体现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②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文化,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

③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文化载体才能更好地发展

④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①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思想精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伸、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

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时代性和革命性

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是基于

①文化环境影响着人,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发挥其特有的感召力

②教育是民族振 兴的基石,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需要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强基固本

④爱国主义是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有利于引领风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