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上帝创世说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夭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此处用典意在告诉我们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发展提供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④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因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由于这些知觉借着意识直接呈现于我们,所以它们获得了我们最强烈的同意,并且是我们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这一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可知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8年1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及河流与水,并以此详细阐释澜湄精神。“水是生命之源,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这个地区历史上曾出现过动荡,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沿澜湄流域六国聚在一起宣誓一种精神,即同饮一江水,共为命运共同体的澜湄精神。”从哲学角度来看,总理讲话体现了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