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筷子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这里面有中国的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下列对筷子的文化内涵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①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说明对立就是统一,统一就是对立
②筷子讲究一静一动的配合和协调体现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筷子两动或两不动都夹不住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④筷子代表的七情六欲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考,春秋时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而朱熹写此诗时泗水已被金人占领,不可能去游春,是虚构想象之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万紫千红”皆是“我(诗人)”之特点,是想象产生的
②诗人之想象与泗水之春风因孔学而产生了某种联系
③某种联系因诗人不渝的追求而不受外在条件变化的影响
④即使时间、地点的转换“我(诗人)”也期盼“万紫千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悬挂着一块“风流宛在”匾额,据说这是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即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这个故事说明
①书写会意式汉字时可尽情发挥,不考虑对错
②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离不开特定背景或条件
③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可创新性表达作者想法
④改变汉字结构,可使不同汉字实现优化组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窜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依据是
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②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③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④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北京市首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城市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把召集各部门解决问题的“哨子”交给最容易发现问题的街道和社区,由街道对各部门的执法力量进行统筹指挥,解决百姓身边的难题。这措施旨在
①实现权力制衡与行政管理的有机统一,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②拓展基层居民的自治权,形成多元主体协商治理的有效机制
③实现党对基层社区的领导和政府对基层自治指导的有机结合
④发挥基层自治主体的作用,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