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在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进行审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将在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进行审议。民法立法的核心,强调的是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中,无论是各种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还是时常见诸媒体的各种违规行为,诸如高空抛物、马路上“组团式闯红灯”、地铁里的不文明、随地吐痰、景区涂鸦、因航班延误不问缘由打砸机场设施、在维权过程中的各种过激行为、不遵守公类规则和社会公德等等,都可以说是社会规则意识缺失造成的。

法治是规则之治,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而规则意识则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哲人有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是《中国机长》给出的完美答复.

法治建设不仅需要有一系列法律规范、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各种法治机制作为其“硬件”,也需要有相应配套的规则、法治意识作为其“软件”。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法治建设才能全面提高。可见,让全社会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刻不容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让全社会形成敬畏规章,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违规违法行为,树立人们对规则的敬畏意识;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营造遵规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认识并提高规则意识;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解析】 本题以让全社会形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刻不容缓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让全社会形成敬畏规章,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应如何让全社会形成敬畏规章,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 “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中,无论是各种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还是时常见诸媒体的各种违规行为”要求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严厉处罚违规违法行为,树立人们对规则的敬畏意识;“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可从政府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营造遵规守法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认识并提高规则意识来回答。 “法治建设不仅需要有一系列法律规范、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各种法治机制作为其硬件,也需要有相应配套的规则、法治意识作为其软件”,可从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课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意是指-一个人不论境遇如何,都不应该忘记初始之心,应注意恪守本真的状态。“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对这个哲学问题的关切和回答,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可回避的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初心。某班学生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初心”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邓小平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江泽民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胡锦涛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习近平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贵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

(2)运用一个哲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在先后经历四次审议的基础上,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该法作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针对"医闹"、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的出台说明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④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经过多年实践,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在一体化格局下,要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这体现了

①矛盾的同-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辯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在实践中形成的纲要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③ B.④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长征五号火箭第二次发射因火箭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工程全线科研人员大力协作,历经两年多艰苦攻关连续奋战,进行了大量地面试验,终于圆满完成了第二发失利故障归零的任务,并于2019年12月27日将火箭发射成功。这表明

①人能够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

③相比于自在事物的联系,人可以根据意愿支配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稳中有进、稳中有变、变中有忧"来形容当前中国经济。一年多来,面对美方挥舞关税大棒并不断极限施压,中国经济增速看似放缓,但6.3%的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变。把握大势,洞察全局,方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心。这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使我国经济向好发展

②既要洞察全局又要把握大势,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④要着眼于整体性,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经济向好之势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