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人民网发表题为《74年前的今天,我们胜利了》的文章。文中写道:“一个不屈的民族,在那样一个饱经风霜的年代,以血肉筑起钢铁长城;一个伟大的国家,在那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仍凝聚着人民对胜利的执着与信念”。缅怀先烈,勿忘历史,有利于( )
①警示国人牢记使命,奋发图强 ②将爱国主义从具体转化为抽象
③在全社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④与时俱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纵览近年来的全媒体发展,从具有社交链接属性的微博、微信,到资讯聚合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如何成为舆论压舱石、社会黏合剂、价值风向标,考验着主流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的能力。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主流媒体应
①占据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②探索智能化技术创新,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③创新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推进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
④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献礼文艺作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重温历史,回眸经典,追溯燃情岁月,不仅可以为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纪念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可以带领观众追忆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史。创作优秀的献礼文艺作品应
①将人民群众作为源泉和动力,坚持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②聚焦时代主题,彰显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③立足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讴歌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材料表明
①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的永恒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但明清之后的诗词东施效颦,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愁
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②蕴涵了中华诗词发展应排除外来文化影响的情感
③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
④反映了对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2月,上海虹桥火车站采用当前业界唯一可商用的华为产品启动5G网络建设,随着5G室内数字系统应用场景多样化,未来的5G车站可以满足大量人群的高速上网需求,旅客下载一部2GB的高清电影只需不到20秒,还可以支持4K高清视频通话、超高清多路视频回传等业务。由此可见( )
①科技改变生活,5G建设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科技引领文化,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收集、储存、传播的手段和方式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