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剪纸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在构图上,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而主要依据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夸张变形,做出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因而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也往往要有所突破。它甚至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这说明
A.剪纸艺术不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B.剪纸艺术体现了人们意识活动特有的创造性
C.材料和工具制约剪纸艺术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剪纸艺术可以不受世界本质的制约
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在严肃的科学期刊,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可行性的分析文章。”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①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的
②社会科学规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向
③艺术想象可以启迪科学思维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位书法家说: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怎么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品的情性,富于“形质”的情况是书写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可见
①人们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把握“情性”
②“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③人们可以排除一切“形质”来表露“情性”
④“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表露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走进一所学校,看树木葱茏,青砖绿瓦,桃红柳绿,学生朝气蓬勃,来访者感觉这真是育人的所在。当看到一个学校遍地垃圾,学生行为习惯与成长要求不一致时,来访者又会觉得学校管理很滞后,存在很多要改进的问题。这可以说明
A.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反映是主体性的、有差别性的反映
B.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受客观事物自身的影响和制约
C.人的生活经历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D.人们不能形成对事物的一致看法
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指出,质子的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个结果在未来得到进一步证实,那就意味着,要么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动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要么许多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所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管是何者情况,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科学家在已经形成结论的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反复论证,甚至改写相关理论体系,这说明
①物理学上现已获得的真理性认识都是特定过程的产物,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②物理学现有的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谬误
③研究对象的无限性及其绝对运动的属性,决定了物理学的任何研究都是不能坚持的
④真理和谬误相伴相长于物理学研究的全过程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通过调查就能把握客观实际的本质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