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正确表达了经济发展对文化影响的传导顺序的()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巴新举行。亚太经合组织倡导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各成员国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
①一定的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②经济、政治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网络文学,探索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正是网络的全面普及和升级,为网络文学奠定了技术基础,进而依靠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逐步实现产业化。比如网文《鬼吹灯》《甄嬛传》《诛仙》等,从线上火到线下,衍生出的图书、电视剧、游戏等也都成为爆款。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日益受到海外读者的追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输出的典范。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后宫甄嬛传》不仅红遍中国大陆,也在台湾、香港受到追摔,更由视频网站Netflix推出美国版。
有人认为:“网络文学这种新型文化业态的成功,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化生活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源于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不信任感。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甚至断层,直接导致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民众中的陌生感;再加上西医文化近百年的营销传播,中医药的市场地位不断下滑。用中医药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必须坚持中医药理论自信、实践自信与学术自信,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然而深度贫困仍是当前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进行攻克。
材料一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一是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发展特色农林业脱贫一批;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脱贫一批;三是发展农副产品营销、餐饮、家政、仓储、配送等现代服务业脱贫一批;四是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方式,通过资产收益扶贫脱贫一批;五是把符合相关条件的搬迁对象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范围,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材料二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促进搬迁人口脱贫的“五大路径”对贫困人口生活和收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项要求的依据。
历史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参照系”,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就是延续根脉、留住特色、积淀韵味。北京的红墙黄瓦、上海的石库门,无不在岁月流转中凝固成了各自的城市风景线。如果说保护是唤醒城市活力的第一步,那么在保护中创新就是关键一跃”。这是延续城市记忆的过程,也是注入时代血液的过程,正所谓“老树春深更著花”。这说明
①创新是城市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城市的历史文脉会直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③城市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良好的精神风貌
④城市文脉的延续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