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义事业、建设社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一堂好课》是由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青年人文化沉浸式类节目,该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康辉担纲“好课班主任”。2019年11月17日播出的首期节目定为以“爱国”为主题的思政课,课堂设立在航天工程大学士官学校,由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担任主讲人。金一南教授围绕“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两个话题展开,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讲述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首期节目还请来了三位和军人或航天有一些特殊缘分的“课代表”,他们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现实体验,生动阐述信仰的力量和爱国情怀。
三位“课代表”还和方志敏烈士展开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白。方志敏烈士1935年在狱中写下著名散文《可爱的中国》,文中最为动人的部分,就是他所描绘的祖国未来美好幸福的景象。《一堂好课》把思想的高度和学术的深度有机结合,既有综艺性,也有文化感,还有正能量。听完金一南教授的思政课,网友们纷纷直呼“涨知识”,夸赞节目“有价值、有营养、有意义”。
(1)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青年人的奋斗之中,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一堂好课》首期节目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功尝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3)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请你为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S村是由9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行政村,十八大前部分村民尚未脱贫,思想上存在“等靠要”观念,宗族势力操纵“两委”换届选举,婚丧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广泛存在,法治观念淡漠,大量矛盾纠纷积压。十八大以来,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中,县委县政府派出了强有力的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工作队排除宗族势力干扰,组织村民依法选举了新一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指导全村建立了乡贤参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村民会议依据村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改完善了乡规民约。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务问题进行质询,村财务定期向村民公开。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党员率先移风易俗,带动了全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组建一支普法团队,宣传法律,评选一批星级遵纪守法家庭。村党支部牵头,以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乡贤参事会、老年协会为主体,并邀请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老党员召开协商会议,依法调解了多年积累的矛盾纠纷,社会安定有序。
现在该村已经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2019年底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村是怎样实现乡村善治的。
材料一2014-2018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如下图)。
材料二2014-2018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分别是7.3、6.9、6.7、6.8、6.6;2016-2018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4.5、7.4、6.2;2018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达42.7%,延续了近年的增长态势;2018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已达76.2。
从居民收入角度,上述两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用经济生活说明居民收入变化的合理性。
“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如今已90岁高龄的于漪,依然以奋斗姿态站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最前沿,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材料表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只有自己作为价值的享受者,才能感受到成为价值的创造者
④矢志践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群众路线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使所有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食品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供应链效率。最新的食品跟踪和包装新技术,借助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来追溯食品供应链,确定食品污染来源的时间从过去的数天缩短到几分钟。同时,包装中的传感器可告知我们什么时候食品即将腐坏,减少因到期而销毁整批食品的情况发生。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改变生活是人类不断推进创新的动力之一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