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长三角,以全国2.14%的土地,承载11.7%的人口,产出20%的GDP,是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饱受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袭扰。2019年12月1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为长三角勾勒出一抹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材料二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有了规范和引导。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对方案进行完善。同时,只有把“纸面上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切实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规划纲要”出台的哲学依据。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苏州,还是那个熟悉的苏州,小桥流水,宁静致远;苏州,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苏州,开放包容、高位发展。新经济“携手”老行当,新经济拔地而起,老行当历久弥香;大扩张“让位”细增长,稳步腾笼换鸟,清退落后企业,苏州经济进入处于高质量发展跃升期,古老的苏州依然流动着新鲜的血液。
目前,苏州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着世界目光,跨国企业SIG康美、微软、博世、艾默生等一批世界500强相继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中国制造”在古城苏州后劲十足。但“中国制造”也遭遇尴尬;运动鞋的国外广告词“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法国项级模特的时装上印着“中国制造,法国大师设计”。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古老的苏州为何能够依然流淌着“新鲜的血液”。
(2)结合材料,试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如何使“中国制造”走出尴尬境地。
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出台振兴实体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受益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2018年前两个季度的结果如下:
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实体经济起着稳固、主导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体经济是根,当前发展迅猛的虚拟经济是枝,只有根深蒂固方能枝繁叶茂。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振兴实体经济。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黄文秀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立下了“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汗水和心血。她的先进事迹体现了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②没有回报的道德行为就没有意义
③要以正确价值观为出发点④需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某市围绕“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的目标,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城市。这一转型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面貌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沉没成本谬误”往往表现为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漫画中提到的“误区”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典型表现之一。这警示我们要
A.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B.居安思危,否定自我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亡羊补牢,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