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某市在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提出道德强市的口号。“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该市发掘推出了120多名国家和省市级道德模范,并形成全方位宣传格局扩展模范效应,让模范事迹由人知人晓转化为人信人守。该市在道德建设实践中强调道德强市不是挂在橱窗里的标语口号,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该市邀请知名专家每季度进行一场道德文化专题讲座,并组织开展全市“五好领导班子”“五好干部”“五好家庭”“十大杰出人物”等评选表彰活动。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该市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做法的意义。
(2)如果你们学校就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进行倡议,请你为该倡议提两点可行性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到“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从“祖国如有难,汝当作前锋”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今天我们当如何爱国?在网友的热议中,有人说,“爱国是理性绵长的情感,读懂我们的祖国就是爱国”;有人说,“爱国是具体可见的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爱国”……爱国既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具体而微,时时处处、一举一动都能尽显爱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网友观点的理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包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涵养。但随着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也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产生了“碰撞”,甚至擦出了激烈的火花。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流动社会,公共安全该如何保障?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22路公交车因乘客刘某错过站与司机发生争吵,进而互殴导致车辆失控坠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全社会掀起了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发生的大讨论。有学者指出现实生活中此类事件频发,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人权利意识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因此法律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某法院用法槌也对此作出了回答,该法院在3起与之类似的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认定被告人行为均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不等的刑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公共安全需要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书信曾经是相距遥远的亲朋好友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感情的工具。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信·中国》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了“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集中展现了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其中内容充满了“发现、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这一节目的播出
①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②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④有利于弘扬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这启示我们必须
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②不断增强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③彻底根除落后文化的影响④推动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蓬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