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小康还有3000万人没有脱贫,这其中大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安排外出考察路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不怕路远,哪怕一天只看一个点,也要看到真贫。只有看到中国贫困的真实状况,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表明
①正确的决策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正确的决策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③决策的形成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正确决策的形成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对刘禹锡《秋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鹤凌云的秋日胜景正好反映了作者顽强向上的内心追求
②诗人对秋日的景致的别样感受是其思维自觉选择的产物
③秋日固有的景致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必不可少的基础
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获得了不受对象约束的审美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汉语盘点”活动至今已举办十三年,该活动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某校研究人员最新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寻找癌细胞受体的自组装纳米粒子,可以提高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有效性,进而帮助医生提高癌症诊断率。这种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外部涂有一层特殊的蛋白,通过该蛋白可以寻找特定的肿瘤信号。这一科学成果表明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客观事物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早归,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中蕴含的哲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④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固有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媒体报道,英国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39光年外,发现一颗体积与地球不相上下,但环境类似金星的行星,是太阳系外体积与地球相近行星中最靠近地球的一个。从哲学上看,这颗行星被发现说明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物质是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