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一《论语》,成书已2000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继承和发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做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个人成功的果实之所以应该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是因为( )
A.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B.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生价值的实现
C.人生价值就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爱国主义是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张纪清的事迹说明( )
①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②自我价值实现要有良好社会环境
③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肯定了自我④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否定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学家米勒于1939年制出DDT杀虫剂,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后来因为DDT影响人体健康,到20世纪70年代,DDT被世界各国明令禁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杀虫,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关于DDT的争议可能还会延续。人类对DDT的争议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
②真理在实践中反复接受检验,并不断地被推翻
③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④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史诗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这一伟大创举说明: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斗争是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途径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