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率领团队研究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被媒体称为“海水稻”。部分专家认为该项研究与“海水”无关,利用“海水”宣传是“浮夸和误导”,会产生海水稻是能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东海渤海将成为米粮川等误读,丢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的严谨客观。从上述两种观点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认为取名关系到科研的成败,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浮夸会阻碍科研的发展,这是意识反作用的表现
③争吵不能判断对错,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双方的辩论能加强对真理的认识,这是认识反复性的表现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7年10月,第一个闯入太阳系而又转瞬即逝的“星际访客”—“奥陌陌”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想象和猜测:外星人的飞船?小行星?2019年8月,天文学家成功“捕捉”到第二个闯入太阳系的“不速之客”。“星际访客”之所以令人兴奋,因为它们可能携带银河系其他地方物质的信息。这表明
A.客观事物成为认识客体取决于客观事物自身
B.物质世界是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D.物质结构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加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三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②以往的认识因受制于时代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其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装有驾驶脑的智能车会比人驾驶的车更好更安全。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
①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②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③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④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票房榜亚军,哪吒出世的陈塘关、闹海的九湾河、显圣的翠屏山祖庙等神话场景,都在现实中被“考证”出了确切的地址。目前,已有5个地区公开宣称,自己是货真价实的“哪吒故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哪吒故里”的争议,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②人们心中的“哪吒故里”是其主观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
③“哪吒故里”被“考证”出了确切的地址,说明它是客观存在的
④“哪吒故里”被“考证”出了确切的地址,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