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占全部选文数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A.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B.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C.凸显了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D.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
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苏州人会围坐在一起喝冬酿酒、上海人习惯吃汤圆、杭州人喜吃年糕……这体现了
A.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B. 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C. 民族文化求同存异 D.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深入合作,利用腾讯“博物馆”和“数字敦煌”的AR、VR能力,使游客通过AR导览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数字平台、手机M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
①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③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
④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启示我们要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的素质
B.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
C.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保证办学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最主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A.团结精神 B.梦想精神 C.奋斗精神 D.创造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盖“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这一精神
①体现中华民族的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②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全部体现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强大精神动力④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定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