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某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正着手建设“食品安全诚信系统”,这套系统基于云计算模式,将实现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问题可追查、数量可统计、监管可规范,最终达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盲区、不断点、全覆盖。这表明该省政府()
①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
②行政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
③依法有效履行了市场监管的职能。确保食品安全法实施
④不断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18年10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9起行政诉讼附带审查规范性文件典型案例。《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典型案例的发布
①有利于推动依法治国
②能预防行政权力的滥用
③赋予了中国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赋予了司法机关制衡人大和政府的权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材料一数字技术带来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打破了文化产业的一些壁垒,带来文化产品开发的升级,中华世纪坛和中科院等机构开发了中华美学基因图库,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图案、色彩进行采集,如围绕颐和园收藏绘画作品《百鸟朝凤》上的数据和图样进行提炼组合,开发了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网易云阅读携手社交推理游戏平台,将剧本改编成社交推理游戏,通过举办主题剧本体验活动,尝试作品社交化新玩法。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为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我国在区块链应用上遍地开花,但大多是停留在表层,发展过程中仍伴随不可忽视的风险,还值得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安全、可控、可管的前提下稳妥稳步推进,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数字技术是如何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的趋势的相关知识,对区块链的发展加以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治理不仅要以制度为基础,还要强调运行体系,把社会治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材料一2019年10月21日,在乌镇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浙江省联合阿里巴巴打造的政务钉钉APP首次正式发布。政务钉钉整合以往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全省级的任务下发和反馈由以往的几天级迅速压缩为分钟级,实现了政务活动整体高效运行;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从原来的单层级、单部门实施,向多层级联动、多部门协同转变;浙江数字化政府的转型,提升了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便捷服务能力。
材料二山东省旌德县创新社会治理,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有难党支部带头先“闯”、有苦党员先“吃”、有利群众先“享”;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打破基层“自治”难关;以“平安旌德”“法治旌德”建设为抓手,将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以乡贤治村为发力点、以道德治村为立足点,将乡贤纳入到乡村治理体系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治理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务钉钉对提高政府履职能力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旌德县乡村治理实践的成功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前部分地方国企完成股份“混”的任务后,却并未进一步推动薪酬,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的“改”;在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依然较高,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行政干预和保护的情况仍然存在,混改“拉郎配”现象并不少见,国企混改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宪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隆重表彰42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④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审议和表决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袁隆平、黄旭华、张富清等英雄在事业奋斗过程中,一直坚守自己岗位,纵使遇到很多难以突破的问题,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们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国家,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说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困难和挫折②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奉献社会
③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④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