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某省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潮泊、沙漠等多种自然形态,生态环境十分脱弱。该省在住进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出加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力度。同时,通过科学改造利用,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以有限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森林、草原、动物资源和谐共生。
材料二2019年,该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为进一步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效果,查找阻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主要因素,该省省委调研组深入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在走访7个乡镇、8个村、12户就贫户和3户贫困户后,调研组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随着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扶贫政策的深度覆盖,贫困地区脫贫质量稳步提高,大面积、规模性返贫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局部或个体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为此,需要把健康扶贫做得更扎实、加大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蹲点调研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意义。
衡阳市民李春生因“41年间成功救下17名落水者”的事迹而被人们熟知,也因此入选“中国好人榜”;同时,他还是衡阳市道德模范,雁峰区“民间河长”……2019年,他又有了新的身份——“衡阳群众”志愿者。这表明
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获得社会的认可②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自古以来,“鸿鹄志”就被用来形容志向远大。陈胜自诩有鸿鹄之志,一心想当“王侯将相”;项羽看见秦始皇出行时的威风,心中便想“取而代之”。相比起来,孔子的“天下大同”,岳飞的“还我河山”,戊戌六君子的“血荐轩辕”,境界则要高得多。对中国共产党人而言,“鸿鹄志”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鸿鹄志”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受所处时代的局限,不同个体的“鸿鹄志”会截然不同
③不同时代的“鸿鹄志”并无根本的衡量尺度④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1年,某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仓促建设并点火引发“民怨”,致项目搁置多年。2019年新一届市委带领全市党员干部不回避、不退让,完善社会治理,以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贴心务实的惠民举措,赢得了群众支持,实现了项目原址复工投产。“民怨”变“民愿”反映了
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都是通过改革实现的②事物对主体的意义发生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社会发展推动人们的价值观念趋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气势磅礴的江河为喻,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该比喻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社会历史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社会历史运动存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出台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有关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经济社会活动的法制化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由此可见
A.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B.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步
C.社会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D.社会运动依赖于社会意识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