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9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点赞“西迁精神”,专题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用自已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62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变迁,但“西迁精神”却在一代一代延续着。下列对“西迁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②西迁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传承西迁精神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上述古语共同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伟大团结精神 B.伟大梦想精神
C.伟人奋斗精神 D.伟大创造精神
“水书”是水族先民创制的一种独具一格的雏形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它是水族民间知识、民间文化的综合记录与反映,涉及天文历法、原始信仰、伦理道德、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流传于西南地区的水族聚居地。水书文化( )
①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②是水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的文化
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是由水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兼收并蓄,彰显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特征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正是这种智慧卓越的创造力与融合力,使中华文明一次次经受冲击挑战,更一次次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化异为同,焕发出蓬勃生机,化合出今日中国的泱泱局面来。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极强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渐趋统一
③中华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会改变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个性文化的生命不在固守,应在交融互鉴中去吸取彼此的养分;独特文化的魅力,不在自赏,应在交相辉映中去尽情地绽放。下列说法蕴含的文化道理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
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天人合一,民胞物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