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和二审稿,草案三审稿新增多个内容,包括∶明确人格权范围;重新定义隐私权,突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这一特点;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将个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也纳入保护范围。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规范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同每个民事主体都密切相关。作为民法典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法律条文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

材料二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负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过程。

2)“民法典的编纂完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论证。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良法保障善治的。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立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需要,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法典的编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经过三审稿得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2)遵循宪法精神和原则,体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立法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使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法典内容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②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将党的领导与人民意志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 本题以编纂民法典的过程和中国共产党是以良法保障善治为背景材料,分别从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过程。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过程,属于材料分析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来组织答案:立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需要,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法典的编撰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来回答。 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使其不断完善与发展,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来回答。 (2)“民法典的编纂完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论证。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一对“民法典的编纂完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以论证。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我国宪法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从遵循宪法精神和原则,体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来回答。 党提出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可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用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来回答。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可从立法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使立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来回答。 法律条文凸显对民事权利的尊重,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从法典内容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来回答。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良法保障善治的。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良法保障善治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党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坚持依法执政等方面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问的关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猜神,劳动精神,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释劳动的价值。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李克强表示,2019年下决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有记者问,减税在短期内将带来财政减收,如何确保财政可持续?李克强表示,我们是给制造业等基础行业。给带动就业面最大的中小企业明显减税,让利于实体经济,这实际上是“放水养鱼”、培育财源。我们这样做,不是说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

材料二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困难,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各种各样的“玻璃门”亟待打破;外部变化給出口带来压力,因与需求部分脱节,导致产品卖不出去;“融资的高山”,融资遭遇阻碍,企业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投资研发的能力;“转型的火山”,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品牌认可度上不去。

1)假设某制造企业的某一产品当前销售单价为9.8万元(其中包含企业每销售一件产品应缴纳的税额1.6万元)。减税政策实施后价格仍为9.8万元,但提供的服务升级。若其他条件不变,减税可能会对该企业的产量(S)和销量(D)带来怎样的变化?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变化趋势。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减税降费不是在预支未来,恰恰是在培育未来”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3)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民营经济搬走“三座大山”,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20191月开始,个人所得税扣除的项目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及赡养老人六项,这些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给人民进一步释放了红利。个税改革是基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调研时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事物

D.关键部分功能状态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女排夺冠,举国沸腾,“女排精神”又一次响彻中国。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下列诗句与女排精神蕴含的哲理具有一致性的是

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