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科学家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枚保存完好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这一发现不仅将海绵动物的“年龄”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而且还意味着复杂的多细胞动物起源的时间可能远远超过古生物学家的传统推测。这说明( )
A.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B.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制约
D.世界是物质的,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指出:“英文著作里关于二战期间中国作用的研究少的可怜。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的功绩不应该被尘封,这便是我写作《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的初衷。”材料观点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每当你回想起过去的时光,是不是都觉得很美好?但有一些往事其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凯里.莫尔维基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回顾往事时,会倾向于记住更美好的经历,从而产生一种不客观的“怀旧偏好”。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计划性 B.具有自觉选择性
C.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 D.对生理活动具有反作用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读下图“山上的空气”:空气是按人分配的,山上人少,空气也少。据图我们可知( )
①图片中的文字缺乏科学依据,违背了唯物主义
②蕴含诡辩思想是无法指导实践的
③规律是客观的,必须按规律办事
④主人公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