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给丰厚斑驳的传统文化灌注进理念先进、气质清新的思想灵魂;采取开放包容、择善而从的态度,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文化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全国政协委员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富矿,我们需要从中不断攫取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去传承它,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该观点是基于
A.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B.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
C.漠视优秀传统文化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
D.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伟大事业呼唤伟大文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有“数量”缺“质量”,缺乏创意的跟风创作、追求形式的空心创作等浮躁倾向依然存在。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②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活力
③聚焦时代主露,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④沉下心来,在超越现实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精品力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唐代书法家李岂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郑板桥提出:“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这表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③是否标新立异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④不同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非遣是一项技艺,一种艺术形态,一种文化活的形态。由光明网与斗鱼直播联合发起的“致·非遗、敬·匠心”大型系列直播活动,将固有认知中“高冷”的非遗,转变为年轻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让非遗活的成分与大众生活对接。这表明
①新的文化体验方式扩展了传统文化的传递方式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③现代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
④新的传播手段能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首《乡愁》,寄托了台湾作家席慕容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这主要反映出
①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故乡寄托了人们的乡思乡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故乡承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④故乡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