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 本题以法治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完善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无限性,其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涉及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 ②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无限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 ③认识的目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必须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非洲人民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习近平进一步指出,要抓住中非发展战略对接的机遇,用好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把“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发掘新的合作潜力。

在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非合作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新年贺词中指出,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新时代奋斗者挥洒汗水拼出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②要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如何才能有获得感,众所纷纭。有人说要让低收入者尽快脱贫,有人说要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有人说要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化……这反映出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获得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由此可见

A. 真理都是具体的 B.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C.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价值判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探索启动“租房落户”政策,不再仅限“购房落户”。这对促进创新企业引进人才、稳定住房价格、完善市场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依据在于

①辩证否定和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

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