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块链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员,对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共享和透明等特点,对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要加快推进区块链核心技术突破发展,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随着区块链服务网络逐步适配S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将催生大量基于区块链应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将有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制造业供应链效率,提高供应商仃单的精确性,加强追踪溯源,制造商能够更好地满足交付日期,提高产品质量,最终获得更高稍量,有效提高“中国制造2025”的含金量。
材料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区块链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的同时,公开透明的数据给社会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区块链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2019年2月15日,中央网信办开始实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9年4月,公安部开始对区块链相关服务实施监管。政府通过政务“上链”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互享互用提高办事效率,从而让企业和百姓“少跑腿”。2019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全新《密码法》,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促进密码事业发展,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健康、食品安全、公益等行业开展先试先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围绕民生领域的重大需求和主要痛点,贯彻群众路线,整合治理力量,创新治理手段和载体,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安全有序发展。
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这表明
①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④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工信部2019年6月6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时代已经到来。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这表明
①一切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而变的“人化”的联系
③理论创新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
④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表明:
①真理性的认识是人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②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实践发展的程度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这体现出: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具有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④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该片以中国儒家经典作品的第一部法文译本《论语导读》为线索,讲述了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该纪录片的拍摄:
①推动了中法在文化上的相互认同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有利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