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有律法,民有乡规。”千百年来,乡规民约在中国的乡村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比如,基于“一碗水端平”的朴素公平观,乡规民约在婚丧嫁娶、分家析产、孝道敬老等事务中积累了一整套调整和解决纠纷的规则,并且在私人生活领域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出于“法不外乎人情”,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又有过分强调自治而漠视国家法律权威、倡导息讼厌讼而忽视人们法治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重男轻女的性别歧视等消极因素。乡规民约植根于特定乡土社会,大多为乡民自发共议、同定、共立。与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不同,乡规民约所倡导的“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基本价值理念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并形成道德、舆论等制约机制,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下,中国乡村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一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1)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

(3)某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留守的以孩子和老人居多。针对这一情况,为该村拟定两条恰当的村规民约。

 

(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②乡规民约和现代法治在约束机制、人情和法治的关系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发生冲突。 ③现代法治和乡规民约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乡规民约能够弥补现代法治的不足,二者在公平观等价值取向上有一致之处。 ④不能把乡规民约与现代法治对立起来,而是要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①立足社会实践,根据当代乡村社会变迁的特点,立足村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对乡规民约进行修订。 ②批判继承,继承和弘扬乡规民约中的传统美德,剔除陈规陋习。 ③尊重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地位,让群众广泛参与和拍板定案,使乡规民约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④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法规对接,为乡规民约注人时代精神。 (3)答案示例:①尊老爱幼入头脑,赡养父母尽孝道。 ②进城务工勤致富,挣钱勿忘把家还。 ③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有无相济。 ④家中老人孩子若有病者,直系亲属须每月至少回家一次。 ⑤不关爱孩子和老人的,用村广播进行通报(或视情况暂缓享受村里的相关优惠政策)。 【解析】 本题以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形式——村规民约该如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矛盾的基本属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有人认为:“在现代法治背景下,乡村治理不宜再提倡乡规民约的作用。”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本题属于辨析型题目,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基本属性既包括同一性也包括斗争性,乡规民约和现代法治在约束机制、人情和法治的关系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甚至发生冲突。但是现代法治和乡规民约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乡规民约能够弥补现代法治的不足,二者在公平观等价值取向上有一致之处。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把乡规民约与现代法治对立起来,而是要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实现传统乡规民约的当代转化。问题逻辑服从事实逻辑,在理清文化创新知识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点即可。关键词分别是立足实践(社会变迁、乡土性)、批判继承(精华糟粕)、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性)、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 (3)某村外出务工的村民较多,留守的以孩子和老人居多。针对这一情况,为该村拟定两条恰当的村规民约。本题意在培养考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考生作答时要注意三点:第一,紧扣情境作答,诸如爱护环境之类和情境无直接联系的答案不给分。第二,合情合理合法,材料已经表明乡规民约重在道德教化,而不是法律条款的翻版。拟定的村规民约包括规劝奖励和约束处罚两类,要注意罚款额度应适度。第三,对象明确,外出务工和留守的村民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两弹一星”到“玉兔”落月,从三峡工程到大兴机场,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进博会,从工业化骨架全面搭建到高铁大动脉不断延伸,从战胜非典疫情到灾后重建“汶川样本”,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到建成覆盖十几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就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的领导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指中国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截至2019年6月,中方已与法国、意大利等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共同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公共服务。俄罗斯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型案例。该项目由中国与法国、日本等国的油气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现了欧洲领先LNG技术与中国高性价比建造技术和服务的融合,满足了俄方对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及建设工期的多重需求。这一项目有效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LNG市场的占有率,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项目配套建设的萨别塔国际机场和港口将俄罗斯北极地区与世界各地连接起来,有力带动了俄罗斯航运、保险、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和极地资源开发。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什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就我国政府如何有效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三条政策建议。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说:“一辈子深藏功名、初心不改的张富清,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以十一连胜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这一论述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是否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

②人的价值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够实现

③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平凡转向不平凡的条件

④顽强拼搏、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省是化工大省,安全事故一度频发。在整治提升过程中,该省立足化工产业形成的历史成因和粗放式发展模式的遗存问题,根据各地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全省化工园区布局,在根治安全隐患的同时推动了化工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这表明: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

②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优化系统内部结构才能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④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消除事物联系的偶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意见,要求准确把握“长久不变”政策内涵,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具有永恒性②真理在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之内具有稳定性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