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让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环境,而垃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让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当会严重破坏环境,而垃圾分类能有效减少垃圾排放量,让部分可再生垃圾循环使用。

材料一 2019年6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首次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写入法律。修订草案明确,“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材料二 目前很多城市垃圾分类项目都采取政府补助,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处理好投放、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有利于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同时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促进群众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让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知识》分别说明公民和政府应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1)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②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要求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工作,可以为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生活垃圾提供法律依据。 ③法律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立法工作,有利于引导居民的行为,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①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垃圾分类;依法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垃圾分类建言献策,促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改进垃圾分类工作。 ②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坚持科学决策,出台科学合理的垃圾分类政策及严格监管的措施。 【解析】 (1)本题为原因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原因是什么”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考生要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2)该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紧扣政治行为主体“公民、政府”,从政府、公民主体出发,多角度、分层次写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的举措。考查学生整合知识、调动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举措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依法治国。设问要求分析推进垃圾分类立法工作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应围绕人大立法对垃圾分类的作用,以及垃圾分类立法对相关主体的影响,说明垃圾分类立法的重要性。 (2)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力与义务、政府的职能的相关知识。设问明确了考查的主体(公民和政府),回答时应先回扣知识模板中“公民、政府怎么做”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阐释即可。 主要职能 具体内容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③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加强社会建设 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进行垃圾正确分类处置,对后续总体减量、回收利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分类工作也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政策先行之下,数据显示,注册成立的垃圾分类企业达到1004家;上百个垃圾分类应用一夜之间上线。数字化的改造已经在部分环节开始,垃圾回收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环。每个城乡家庭积极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从“让我分”变为“我要分”。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乎相关企业和社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为绿色发展铺平道路,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1)推行垃圾分类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分类产生价值,垃圾变成资源。资源与垃圾,不过是人类从自身生活的角度对事物的分类。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成了资源。这说明(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于社会实践而形成

②物的价值能随着时空及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③科学认识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④运动使事物的本质属性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垃圾分类投放正在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唯物史观上看,《条例》的实施(    )

①制约人们的行为选择,体现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②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发挥社会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推动创造理想的世界

④调整和完善上层建筑,更好地巩固社会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处理垃圾分类的问题上,某市政府过去是每月给居民免费发放垃圾袋,但是收效甚微。现在,政府出新招,大胆引入第三方介入,即购买服务,由企业对执行垃圾分类的居民奖励积分,3个积分兑换一个鸡蛋,从而实现了垃圾分类从被动向自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②批判性思维利于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预计到2020年,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这一做法的辩证法依据(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