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初期总是不能被人们接受
B.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C.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及早给予重视和培养,使之早日成才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也许经过多少亿年,多少万代生了又死……而地球,一个像月球一样死寂的冰冻的球体,将在深深的黑暗里沿着越来越狭小的轨道围绕着同样死寂的太阳旋转,最后就落到太阳上面。”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辩证法认为每一种既成的物质形式都是永恒的
B.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规律是不变的
C.世界永远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D.面对自然力量,我们是无能为力的
京剧《沙家浜》里的两句唱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从苏东坡的诗“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变化而来的。我们的许多语言,都脱胎于前人的语言。因此,可以这样说
A. 寒窗苦读,发挥意识能动性,能避免下笔枯窘
B. 有言之不尽的生活题材,能积累大量的间接经验
C. 把历代名篇作为主观认识的来源,能笔走龙蛇
D. 学问上有量的足够积累,厚积薄发,能触处成文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古诗文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潜夫论·释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一句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人工智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关于人机关系、AI伦理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引发了社会上的一些担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这要求我们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中应该
①尊重规律,不应该改变已有现状
②做好价值判断,有所为有所不为
③适可而止,回避人工智能的弊端
④统筹兼顾,妥善的处理人机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