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通行的文明史界定标准,一是有文字,二是有城市,三是有宗教和政治意义的建筑。如果达到这三项标准,可认为是文明史,否则只是神话或传说,不足为“信史”。1928年,河南南阳殷墟发掘出证实殷商文化存在的甲骨文,因而确立了殷商文字的存在,肯定了《史记·殷本纪》的真实性。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
③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如果现在的大学生与孔子相遇,估计仍然可以对话,而且能够做到心领神会。反观其他几大古老文明,如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其语言和文字甚至是人种与现在相比,已完全不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②中华文化基因一以贯之
③中华文化具体内涵千古不变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优越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家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这体现了史书典籍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教育部颁布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成为课标修订重点。这是基于
A.文化需要先继承,后发展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必须珍惜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与唐代另一位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著名“柳体”。“柳体”的出现,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一典型事例表明
①文化创新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②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③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④文化创新需要交流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漫画中“抄袭者”的行为
①是缺乏创新意识的表现
②错在文化创作没有立足社会实践
③未能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④会破坏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