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面对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说明真正的哲学
①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威廉•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当日全食出现时,本来明亮的天空刹那间一片漆黑,如同夜幕降临,群星隐现,万物俱寂。古代的人对此茫然无助,而现代的人却对日全食充满了憧憬,一个月前就买好观测设备,等待这一天文现象的到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表明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思维先于客观存在而存在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思维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世界哲学大会是国际哲学界的盛会。中国于2018年8月13日至20日首次承办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说明
①哲学给人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④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强调,甚至在修改党章的时候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目标之一写进去。显然,把“美丽”两个字加上,跟生态文明相一致。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