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口罩的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但因春节放假、企业库存不足等因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当下,市场上“一罩难求”。

一般来说,企业提高库存意味着现金的冻结、财务风险提高和低效率的运作。因此,在网络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许多企业都采取订单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库存,甚至实现零库存。

但适量的产品库存对整个社会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当国家遇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在短期内调集大量的物资以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这时,企业如果没有库存,面对短期无限扩大的市场需求,只能通过应急生产或加班生产来适应市场需求。但应急生产涉及各种生产要素,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在物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即使市场价格上涨,企业也难以大幅增加供给量,难以在短期内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0年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分别是2月1日的5.2倍,12倍。

简要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问题,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有效解决市场上“一罩难求”的问题。

 

反映的问题:材料主要反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在重大突发疫情背景下,市场难以高效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也反映在抗“疫”的背景下,口罩企业库存不足与市场需求扩大之间的矛盾。 如何解决:①国家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维护市场秩序,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克服困难,恢复口罩生产增加市场供给。②国家要统筹社会对口罩需求,指导企业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加快产业链的运转和配合,有效缩短应急生产的周期。③国家在扶持相关企业扩大产能的同时,要多渠道寻找口罩的供给来源,引导居民减少出行,减少无效需求,缓解社会对口罩的需求压力。(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当下,市场上“一罩难求”的情况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本题要求简要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问题,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有效解决市场上“一罩难求”的问题,属于分析说明和措施类的试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审题,本题一共两个小问,一个是要求简要说明材料反映的经济问题,考生在仔细阅读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行回答,通过材料描述的事实,概括出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市场难以在紧急状态下满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也反映在抗“疫”的背景下,口罩企业库存不足与市场需求扩大之间的矛盾,由此得出答案;第二个小问,要求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有效解决市场上“一罩难求”的问题,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措施类的试题需要找到相关主体,即国家要如何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市场调节的缺陷的问题,考生可通过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从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维护市场秩序、要统筹社会对口罩需求,指导企业有效对接社会需求、在扶持相关企业扩大产能的同时,要多渠道寻找口罩的供给来源,引导居民减少出行等方面来进行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强调,要全力以赴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址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这一要求

①是将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体现②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

③认识、遵循和创新了病毒传染的规律④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20年1月9日沪苏浙皖签界《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长三角将共同发挥“示范区”头雁效应,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驱动、融合应用的“生态区”,技术牵引、机制创新的“试验区”,聚焦痛点、精准发力的“攻坚区”,协同共促、先行先试的“样板区"。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航天探索从来不是一-片坦途。长征五号火箭先后于2016年和2017年实施了两次发射,其中首次发射取得成功,第二次发射失败。随后,科研人员大力协作、艰苦攻关、连续奋战,找到了失利的症结所在,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火箭再度成功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坎坷经历表明

①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主观性②科技创新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科研实践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传统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其内容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尽管传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文化形式改写和替代,但是对于全世界的华人来说,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是华夏儿女抹不去的文化情结。这种文化情结也凝聚、孕育出“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的精神。由此可见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伟大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华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旧时,从除夕到大年初四有许多讲究和禁忌,到了初五即告解除,故称“破五”。现在,讲究和禁忌少了,但北方“破五”吃饺子的习俗仍然保留;也有些地方流行吃面,在山西翼城地区,初五煮刀切面,叫作“切五鬼”。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标志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④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20年1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稿听取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履职实践和群众呼声,对常委会工作报告稿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是人大代表的共同提案

②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统一

③人大代表发挥桥梁作用,使工作报告更加充分反映民意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