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我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A.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B.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C.利于建立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说明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是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C 【解析】 A:我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但不能说政治经济一体化,A错误,排除。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并不是主导力量,B错误。 C:材料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我国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建立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符合题意。 D: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D错误。 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主要是由于

A.主权国家应履行不侵犯别国的义务 B.国家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利益关系

C.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要求 D.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识过程。主要过程如下:

重要阶段

重要论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

党的十七大

正式提出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党的十九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简要回顾。

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材料二:“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开启了伟大的革命。伟大的革命产生了伟大的文化,崇高的信仰、不屈的意志、忘我的奋斗、忠诚奉献、国家观念等,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伟大的文化凝结着伟大的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如今革命文化已经凝练成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能为我们今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最好的营养剂。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党的历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异”与“同”。

(2)革命文化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最好营养剂。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论证该观点。

(3)继承弘扬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弘扬革命文化,请提出两条建议。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在将要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宪法修正案中,专门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在宪法中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是对国家监督制度的重大顶层设计,顺应了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迫切要求。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奠定坚实宪法基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原则的角度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与监察机关的关系。并结合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分析设立监察机关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大工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人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工作要遵循“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人大代表履职和相关工作必须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进行,做到“法人法语法行”。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