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以来,沪剧《敦煌女儿》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作为近年来“上海出品”舞台力作,沪剧《敦煌女儿》历时8年创作、数易其稿,期间主创团队更曾6次奔赴敦煌“深入扎根”,才在舞台上呈现出敦煌之神韵、莫高窟人之精神。该剧的成功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文化期待
③要深入基层,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④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艺鉴赏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年10月26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展场内,多个深度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创产品受到追捧。这些产品力求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化创新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④服务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出甲骨文表情包,带动了大量年轻人重新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他们设计的甲骨文等汉字艺术作品在法国、匈牙利、美国等地展出,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这启示我们要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②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③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其影响力
④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初看色美,再看境美,三看意美。某画家融会贯通中西之法,以中国水墨点线之基,和以西方光色造型之长,倾写实之情,绘写意之境,呈当代之大美,使其画作有一种直达内心的震撼力。这给我们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①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中华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些年,博物馆数字化成了热门话题。三维全景、虚拟现实等技术给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可能,一些沉浸式体验和衍生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拉近了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借助8K超高清数字技术,传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被打造成可沉浸体验、可传播分享的新兴艺术展演,在画馆中,游客变为“画中人”一览汴京风光。由此可见
①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文物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
②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