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和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
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0年8月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这场硬仗,我们能赢!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1)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简要说明培育和弘扬这种精神有什么重要作用。
(2)在当代中国,你认为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回首过去,新中国70年的历程沉淀下来的发展智慧、凝聚起怎样的精神力量?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从一穷二白的起点出发,我们还曾遭遇封锁与遏制,经历洪水、地震、非典疫情的考验,面对金融危机和贸易摩擦的挑战。但愈是艰险愈向前,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一路行进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正在建设人类历史上规模最浩大、最雄伟的现代化事业。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涵养了一种关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这样一种斗争精神,就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一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气神,一种遇强更强、愈挫愈勇的坚韧。经过70年不懈奋斗,中国人深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知道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斗争精神、奋斗意志,贯穿于70年风云激荡的岁月,也将推动中国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激荡着战胜前进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信心。经历了70年风风雨雨,中国人民什么风浪没有见过?什么阵势没有经历过?这让我们在面对风险挑战时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乐观精神。“涉深水者得蛟龙”,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做保障,在70年的坐标中不懈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迎接美好的明天。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奋斗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0年奋斗历程中的作用?
咸丰县杨家庄村是一个贫困村,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村委会每年开展种植能手、最美媳妇等最美评选活动,禁止婚丧大操大办,倡导村民不吃“无事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文明村风的形成,同时带动了经济发展。这些活动
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②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发展农村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保障了农民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促进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弘扬主旋律,抵制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②有利于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③有利于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④有利于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能与各种思想道德体系相互包容
②能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③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魂”与“体”
④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①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能促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