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问鼎多项世界之最,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建设,涉及环保、防洪、防台和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建设条件。经过调研、实验和论证,建设者们逐步形成了“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建设理念,指导大桥建设实践。同时,比较三地技术标准,项目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完整的项目技术标准体系。
2018年2月6日,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大桥的建设管理和品质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专利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标准”“中国理念”。
(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是粤港澳三地基于“一国两制”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一种跨境融合,而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和示范工程。
珠三角原本不是一个完整三角形,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三角南部的“一横”才真正联通,珠港澳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一桥飞架三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而且是一项综合工程。大桥建设的初衷,绝不仅是地理联通,更是指向了未来大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建设者们统筹协调三地制度多样性,探索了“三级治理架构”、“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和示范工程”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九本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辩,分析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辨析题
我们在办事情的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是因为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请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相关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几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所说的“遵循美育特点”,就是提醒我们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做好美有工作。这告诉我们教育规律
①是教育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是基于当前教育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规律
③决定者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
④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教育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鹊桥”中继屈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最新成果,也是全体航天人拼搏的成果。“鹊桥”发射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地月中继通信技术,这为后续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展探测任务奠定关键性基础。这表明
①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与嫦娥四号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③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意识是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首要前提
④科学家的探月探索方案来自实践的需要并指导科学探索和研究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