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不断实现中国化,成为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和伟大复兴事业的行动指南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经营管理不规范、经济效益低等。为此,有人散布“民营经济已经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使命,应逐渐离场”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民营经济离场论”引起了巨大震动,使不少民营企业家忧心忡忡。为给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信心,2018年11月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重申党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贯方针,认为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结合材料,运用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使民营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壮大。
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问鼎多项世界之最,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建设,涉及环保、防洪、防台和满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复杂建设条件。经过调研、实验和论证,建设者们逐步形成了“全寿命周期规划,需求引导设计;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立足自主创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建设理念,指导大桥建设实践。同时,比较三地技术标准,项目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逐步建立了完整的项目技术标准体系。
2018年2月6日,大桥主体工程交工验收,大桥的建设管理和品质得到了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专利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标准”“中国理念”。
(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材料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是粤港澳三地基于“一国两制”在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一种跨境融合,而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和示范工程。
珠三角原本不是一个完整三角形,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三角南部的“一横”才真正联通,珠港澳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一桥飞架三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而且是一项综合工程。大桥建设的初衷,绝不仅是地理联通,更是指向了未来大湾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建设者们统筹协调三地制度多样性,探索了“三级治理架构”、“共建共管”的管理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谈谈你对“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导工程和示范工程”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九本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结合材辩,分析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辨析题
我们在办事情的过程中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这是因为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请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相关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